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老照片帮我忆起那天的事

  • 春雨兰花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2745
  • 回复:2
  • 发表于:2016/1/11 12:38:47
  • 来自:山东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博兴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     
前几天,“知青妹妹”王桂英收拾房子,在一堆旧照片中找到了一张泛黄的黑白合影照,拿给我看,我视如珍宝。看着这张珍贵的照片,不仅往事萦怀,思绪万千。四十六年前,我们姊妹六个照相那天的情景,又展现在眼前,恍如昨天!

天刚麻麻亮,听到生产队长的哨子声,像往常一样,先眯着眼去茅房,蹲在茅房里想再眯一会儿。这时队长的哨子越吹越急,已经吹到了家门口,这回就醒兴了。抓紧时间跑出茅房,匆匆洗把脸,扛上锄头往外跑。到了生产队的场上,我的兵——六个姐妹到了五个:除了王美香请假未到,知青妹妹王桂英,还有崔爱玲、崔连云、王传银、王秀银已全部到齐。

生产队长见我来晚了,安排任务前,还不忘先批评我两句:“你这妇女队长咋当的!兵都来了,就差你了。今天我们男劳力和你们姐妹们一块去大河崖锄玉米。今天我们一定要突击出来,要不然来了大雨,几天进不了地,这玉米地就荒了。”大河崖就是小清河南岸,我们老家管小清河叫大河,离我们村七里路左右。

   从早上五点钟起床,洗刷后到生产队集合,再到大河崖还不到六点。满庄稼地的露水,像是下了一场小雨。虽然我们在玉米地里让露水湿透了衣服,但觉得很凉快呀,也有精神头,干的也来劲。到了两个小时后,太阳也一竿子多高了,露水虽走了,但毒辣太阳却来了。我们又累又热又饿,老抬头看那送饭的来了吗?送饭的来了,我们既能吃上饭,也能歇歇。

   “快看啊!饭来了!”眼尖的崔连云大喊了一声。送饭的是生产队里一位很壮的中年妇女。她早在生产队的伙房里熬好了玉米粥,等收齐了各家各户送来的干粮,再用扁担挑着干粮和玉米粥送到地里。“吃饭了!”生产队长一声令下,我们在河边匆匆洗把手,就像领大奖一样,冲向饭篮子找自己的干粮。找干粮是靠认自己家的笼布。我家包干粮的笼布,是母亲织的粗布,做衣服剩下的布头。母亲出了名的巧,她织出的粗布不像粗布,像在商店买的细布。又加上母亲爱干净,我家的笼布也干净,所以我家的干粮好找。有的人家脏,笼布也脏,像打夯哥家的笼布脏的黑乎乎的。大家伙就开玩笑:“打夯家的笼布是从老鼠洞里找出来的。”

  那天早饭母亲是给我蒸的发面窝头,母亲蒸的窝头不大,给我放上了三个。还用小茶碗盛着掐的蒜蓉。其他的社员们有的家里给烙的玉米面和小麦面的二合饼,有的是野菜饼,有的家里没下饭的菜,就放上根葱。那时虽能填饱肚子,但条件还是很艰苦。有的社员家里的孩子多,条件更差,只放几个窝头,连点瓜子咸菜也没有。我们几个姐妹在一块掺和着吃,你吃我的蒜蓉,我吃你的咸菜瓜子,边吃饭边说笑,越吃越香,越吃越爱吃。

  在小清河南岸的大堤上吃饭,真是一种享受。因为可以看到小清河里的汽船。据说这些汽船是从济南到羊角沟运虾酱的。见到船上的人洗的衣服在船上凉着,很是羡慕。心想,这些人多好呀,在船上不热,不累。但当看到河里的木船逆行,是人工拉船的,拉船的多数光着背,胸前斜着一根棍,身后长长的绳子连着沉沉货船。他们弓着腰,喊着口号,一步一步,艰难的像是在爬行。当然这些人我们是不羡慕的,一看就知道比我们锄地的还累。

  我们边吃饭边看着河里的风景,很是惬意。吃过饭,我们几个姐妹就高兴地唱起来了:

俺队里有一群棒姐们了嗨!

中学毕业干农业。

选良种搞实验,

巧钟粮棉产量多,

改造老洼种水稻,

改天换地心里乐;

只因读了毛主席的书呀,

风里雨里干的泼了么吆呼嗨!

  这时,爱说爱笑的三爷听迷了:“不孬,再唱一个。”队长发话了:“再唱一个,我们还得趁凉快,去把这块地锄完。”我们六个姐妹又唱了首《社员都是向阳花》。唱完后,没等队长再下令,我们六个姐妹就从小清河南岸的大堤上一块滚了下去。三爷在岸上说:“哎呀!这些闺女,简直没有闺女样。还是新社会好啊!这要在过去,你们早做媳妇了,还不让婆婆把你们给治死!”我们朝着从大堤上往下走的三爷喊:“三爷,所以我们感谢新中国,感谢毛主席!”

  我们六个姐妹为了气三爷,又一边锄地一遍唱起了:“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,解放区的姐妹好喜欢,解放区的姐妹真能干呀,我们能顶半边天!——-”我们随心所欲的唱着自己改编的歌词,不觉累,也没落在男劳力后边。

  不知不觉到了傍上午。这时,我们姐妹中叫崔爱玲的表叔来找她。她表叔是监管造金家桥船闸的,表叔也是她的媒人。表叔说:“金家桥的技术员带来了照相机,我给他说好了,能给你照张相。”那时候,一般人在一般情况下是捞不着照相的,我们几个替崔爱玲高兴,“太好了,你快和队长告假去吧!”崔爱玲害羞的说:“俺不去。”因为金家桥紧挨梨园村,梨园村是她婆家,她怕见到婆家人,不好意思去。但她表叔又坚持让她去,她实在没办法了,就用求助的眼神对我们说:“那你们陪我一块去吧?”表叔听了这句,就赶快跑到队长跟前给我们请假。队长看我们也快锄到地头了,就说:“你们六个锄到地头就去呗,把锄放到哪里,我们给扛回去,你们从金家桥直接回家就行了。”我们见队长爽快地答应了,就匆匆的,但保证质量的把地锄到头。扔下锄头,像燕子似的跑向大河崖岸,表叔已在岸上等我们了。

  金家桥离这里有七里左右,和从家里到大河崖差不多远。表叔蹬着自行车在前边慢慢骑着,等着我们。我们就边走边说笑。崔连云、王传银、王秀银还不住的说着感谢崔爱玲的话:“这次去金家桥照相,占了香的光了,我们几个,除了王桂英和刘宗兰照过相,我们还没照过相呢。”说的崔爱玲很不好意思。

  小清河金家桥船闸位于博兴与广饶搭界的地方,博兴店子梨园村北。也是小清河与预备河会合口西侧处,据说由惠民地区小清河管理局负责修建,因处系原金家桥旧址,故命名为金家桥船闸。闸长38.35米,宽11米,高9.5米。该闸既能保持小清河水位常年基本正常,同时又能便于船只通航,对沿河引水灌溉提供了水源。正在建造中的金家桥船闸上,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,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。

   我们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工程,惊讶的喊着:“大桥这么多人在建呀!这么大呀!建桥还搭这么大的铁架子呀!”我们几个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。表叔从工棚里拿出了一瓶汽水,给了崔爱玲,崔爱玲和我们一块分享了,我们一人一口。嗨!那个好喝呀,除了知青妹妹,我们几个还都没喝过汽水呢,这次真还开了洋荤了!我们又都对崔爱玲说了些感激的话。

   这时建桥的技术员拿着照相机过来了,表叔就叫崔爱玲过去,让技术员给她照相。崔爱玲也不知是没照过相害怕,还是很害羞,就是不照。钻到我们几个的身后背对着表叔。表叔没办法了就说:“你们几个和她一块照合影吧!”这次崔爱玲同意了。表叔让我们在桥的南段站好,我们几个赶紧认真的按高矮个站好。十六岁的知青妹妹虽然最小,可她的个最高,她排在第一,大妮子最矮在最后。站好后,技术员说拉的战线太长了,照片上的人会显得很小。就让我们三个矮个的在前面蹲着,三个高个的在后面站着,我们六个迎着太阳摆好了姿势。技术员说了句:“别动,看着我。”随后我们眼前闪了下光,技术员就说:“好了!”我们几个就像打了场大胜仗,站起来,就又蹦又跳的。

  从金家桥回到家,已十二点多了。我姐姐正带着一岁的外甥女小红来了。我匆匆吃过午饭,就和小红躺在炕上歇着。母亲和姐姐都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和邻居们聊天。我刚迷迷糊糊似睡不睡时,感觉炕像是在倾斜,好像要竖起来了,小红也滚到我怀里,紧接着听着咕噜咕噜的响声,我想这就是听老人们说的地动吗?我赶紧抱着小红跑到院子里,一院子的人正恐慌的喊着:“地动了!地动了!”这是我第一次经遇地震。这就是1969年7月18日13点24分发生在渤海湾7.4级的地震。

   我们六姐妹在金家桥照下这张难忘的珍贵照片,几天后表叔把洗好的照片给我们看了后,崔爱玲就给了我,我稀罕的把照片放到了我家的相框子里。后来知青妹妹返程要了去,说留作纪念。这是我们唯一的一张合影照,不但记录了那次惊天动地的地震,更记录了我们那天的欢乐乃至那美好的青春年华。那时虽苦,虽累,但快乐!那时我们年轻,年轻真好!


注:照片中的后排左边扎小辫的是知青妹妹王桂英,中间是崔爱玲、右边是王传银、前排左一是崔爱云、中间是本人、右边是王秀银。

  
  • 丑夫
  • 发表于:2016/1/16 23:01:03
  • 来自:山东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读完后,突泛起淡淡的忧桑。
  
  • 玩物丧志
  • 发表于:2016/1/17 8:51:15
  • 来自:山东
  1. 板凳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