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探访古村绳耿

  • 利见桥人舒中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2645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6/1/12 9:47:01
  • 来自:山东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博兴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探访古村绳耿

祁海民



一个村庄就是一个传奇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合村并居的不断推进,一些被村庄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,那些关于老村的传说、记忆,散失民间的文物,还有古朴的乡风民俗,正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。村中的一些历史、传说、故事正逐渐被淡忘,村里的一些‘文物’也在逐渐散失,保存历史,既是对文化的尊重,更是对后世不可推卸的一种责任。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,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,很多古老的村庄,它们记载着很多悠久的历史,供后人了解、传诵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题记

11月28日,《董乡文学》组织部分文学骨干业余作者。走进庞家镇绳耿村,开始挖掘散失民间的传说、记忆,古朴的乡风民俗、乡土文化。

从博兴县城北去不远,进入庞家镇境内,沿庞陈路向东约4公里,就找到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——绳耿。

如今的绳耿村以繁育良种致富而远近闻名。村“两委”正在实施打造“生态农业民俗旅游”的乡村旅游计划,传承弘扬农村乡土文化,把乡愁留住。

与村里的老人聊起来,他们会把一桩桩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往事历数给你,让你不得不对这个小村子刮目相看。

绳耿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。相传在南北朝时期,有户耿姓人氏携妻带子逃荒要饭来到博昌县城北,看到此地气候适宜,土地肥沃,水源丰盈,附近村民勤劳质朴,与人为善,便定居建村。以打绳为业,所打的绳子结实耐用,四乡闻名,故取村名绳耿。因绳耿是块人杰地灵,物华天宝的好地方,张、姜、郑、齐、高等姓陆续迁入,由单姓变为复姓村,村民和睦相处,邻里关系融洽。后来耿姓的后辈们有两个力大无比的兄弟俩耿振江、耿振水。在村里横行乡里,欺负乡邻,无恶不作,村里的乡亲们恨死了他们。众乡亲们就商量能有啥好办法制止两兄弟的恶行。有乡亲说:“听说北乡有个看风水看的很好,咱们不妨请那风水先生给耿家破破风水。”村首事说:“咱也没有别的办法,就请风水先生来试试吧。”村里便请来了风水先生,首事介绍了耿家的情况,又带领风水先生绕村转了一圈,煞有介事的说:“耿家的阴阳宅风水占上难破啊”首事急切的问:“那怎么办”风水先生闭目静坐,半个时辰才说:“仙人自有妙招,耿家有虎一般的弟兄俩,阳宅是万万不能动,那就从耿家的阴宅做做文章,你们在耿家的坟后挖个大湾,就会破了耿姓的风水” 绳耿村的张、郑、齐、高等姓联合凑钱在耿家的祖坟后挖了个湾。果真灵验了“能在坟前挖个湾,不能在坟后挖一锨”的俗语。自从耿家的祖坟后挖了个湾不久,耿氏两兄弟壮汉就得了怪病,日渐没力气,年轻的也不生病长灾就突然死亡,原来一年出一个壮汉也不出了,慢慢的耿姓绝嗣。但仍沿称绳耿。

明初,有的农户方便耕种土地,便向村东南盖房搬迁,后大多数农户搬了过去,原址住户很少了,便称小绳耿,新址称大绳耿。清光绪二十四年黄河决口发大水,因老村地势较高,又有不少农户搬了回去。民国六年,由于兵荒马乱,匪患骚扰,小绳耿的又陆续搬到大绳耿。

传说当然令人置信,但是作为村里人的茶余饭后的谈资,1988年在全县文物普查时,在绳耿西北500米处,发现有 陶盆、陶罐、瓮、砖、瓦等文化遗物,确定为南北朝时期的绳耿遗址,被列为县级古文化遗址。

在方圆几百里内,几乎每个村庄说起祖先的来历,大概都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大迁徒时来定居立村的。但是唯独这个绳耿村,耿姓是一千多年就来定居了,是绳耿的坐地户。

现在的村南北大街是耿姓的遛马大道,后来称邢家大道。此道也是一条官道,向北经通滨去滨州、北京、天津等地,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,当时的青州、维县、坊子、临淄、广饶、寿光等地滨州、北京、天津等地的必经之道。

村里的老人与来访者历数着那些老屋、老井、老槐树、老物件的传奇故事。

老屋,流年似水,记录着人生之中的一段段岁月,铭刻着那些逝去的日子,是绳耿人记忆中深深的烙印,记忆承载着过去,开放承载着衰败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老房子大多都已改造翻新了,村子里还保留着20多个老宅院、老屋,大致保持着原生态风貌。据村里的老人回忆,原村党支部老书记张风山的老宅院有150多年了,这座老宅院原来是村里姜姓大富户的,土改时张风山家分到的。这些老屋将百年的乡土文化浓缩在了一起,村里把它看成是财富。村领导在开放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中把这些老屋列入了规划,进行整修保护,供游客休闲观光,小住体验,回忆住土屋、睡土炕、一家人围着锅台吃饭的农家生活感受。

老房子、老庭院不仅是生活之地,也是诗人们表达诗情之地,多少流传千古的诗句都是在“老庭院“这种意象下创作出来的,在诗人的笔下,这些老庭院充满了永恒的魅力。陶渊明:“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”欧阳修:“庭院深深深几许?杨柳堆烟,帘幕无重数”叶绍翁: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***出墙来”李清照:“门掩黄昏,无计留春住”苏轼:“墙里秋千墙外道。墙外行人,墙里佳人笑”。月静好 老庭院,寄托了多少诗人的情怀,且让我们走进诗词,去探询诗人们为何对老庭院情有独钟。老房子,老院子虽流年辗转,但给人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。

老树,历经风霜雨雪,记载着绳耿的苍桑历史。村委办公室院内有一棵老槐树,据村里的老人说,这棵老槐树是张树相家的,有百年历史,但他是“孙子”辈了,传说它“老爷爷”有七八百岁了,经历了天灾人祸,战争荒乱,老树枯死,新树发芽,一代代的延续了好几百年。关于老槐树有许多传说,其中有这样一则更是给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。有一年张姓的一年轻人害眼疾,久治不好。年轻力壮,看不见无法干活,耽误了过日子,一家人很着急。有一天晚上,年轻人的老母亲做了个梦,说有一老者告诉我,喝了老槐树槐粒豆子泡的水就能治好。他们就按这方子,天天泡槐粒豆子水喝,结果就好了,老槐树治眼疾的秘方也就传开了,甚至也有外地人慕名前来采摘的,说这是神树,治好了乡里邻村的眼疾患者。当然,这是神话传说,但槐树的花、叶、枝等的确可入药治疗疾病。今天的老槐树还是这样静静伫立在那里,或许它就是以这种方式注视着这个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。
     老井,井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,人们饮用、洗濯、浇园都离不了井。由于掘井是个不小的工程,要动用很多人力物力,因此那时候小的村落只有一眼井,大的村落才有多眼水井。在绳耿村里有一口明朝洪武二年的挖掘的老井。1976年村民在淘井时,从井底挖出了刻有“洪武二年”的老青砖,证实了这口井是洪武二年挖的。从此,村民倍加保护,自从全村用上了自来水,村民就用石板盖起来加以保护。

老戏,绳耿村的吕戏(吕剧)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,在十里八乡是有名的。清末,民间艺人张树良、张克钦联合村里的艺人,组织了吕剧戏班,利用农闲排练,逢年过节便登台演一些通俗易懂的剧目,深受群众欢迎,他们还串乡演出,四乡闻名,后经几代传承至今,现在村里有两支民间艺术团。

一个小小的村落,里面就蕴藏着这么多让人称奇令人感动的故事。老人们讲的有声有色,从他们的语气,可以听出,这些古老的历史文化就是他们村里的宝贝。今年春天,滨州市畜牧局的张涛,来绳耿村任第一书记,在走访调查时了解到这些乡愁老故事,就把这些老屋、老树、老井等古老的乡土文化看成绳耿村的一大财富,他与绳耿村干部共同规划了一个“生态农业休闲旅游“项目,请专家论证设计,对这些老屋、老树、老井、老物件加以保护性修缮进行开发,建立民风民俗馆。在村北建立特色果园,供游客休闲采摘;在村南建牧场,养殖驴、羊、兔等供游客观赏领养;在村东西两面开挖水塘,养殖特色鱼种,供游客休闲垂钓,把绳耿打造成集旅游观光、农家休闲、体验民风民俗的大型生态农业观光园。

古村之美,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美在文化与生态完美结合,在这充满原始意境的乡村,你会感到仿佛置身于一幅浓墨淡彩总相宜的画作中。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,清新的空气,蔚蓝的天空,夜晚可见苍穹繁星绚烂;深呼吸会感受到浸润肺腑,顿觉神清气爽,精力充沛。对于久居都市的人们是一种享受,没有汽车的尾气,没有工厂的废气,也没有过多的二氧化碳,遭受不到有害物质的侵袭,感受到世外的幽闲与宁静,产生了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。

2015.12.7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