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清明节感怀

  • 月是我
楼主回复
网络文学俱乐部网络文学俱乐部
  • 阅读:346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5/4/2 16:32:45
  • 来自:中国 山东 滨州 博兴县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博兴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后天就是清明节了。因为母亲的突然病逝,十几年来,每到清明节,心情总是不好,有时就自己安慰自己,该放下了,人生,生老病死,谁也躲不过。不就是这样吗?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有来的有走的,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都想得明白,就是劝不了自己。
现在想来,还是喜欢小时候的清明节。每当这个时节,总是盼啊盼,就盼那三个鸡蛋。是的,每到清明节的早晨,母亲总是煮鸡蛋,一个孩子三个,剩下几个,胡同里的孩子有来的,母亲分给人家,这是传统,谁家大人也这样。
清明节的早晨,胡同里的孩子口袋里都装着鸡蛋,去你家,到我家,只要进了大门,大人总给一个鸡蛋,跑回家跟母亲炫耀,母亲总是收回去,礼尚往来,人家给我,母亲也给人家,转一圈儿,手里还是那三个鸡蛋。从小就这样,人家给我鸡蛋,我就跑回家给母亲,因为我知道家里还有几个鸡蛋,不给母亲,母亲就不够分给别的孩子的,那样我觉得脸上也无光。其实,三个鸡蛋对我来说,已经很多了,收起两个来,拿着一个玩。
清明节的一天里,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,可以无忧无虑的疯玩,大人也不管,并且不再安排你干着干那。跑到坡里,在一片绿的麦田边上,采吐着芬芳野花,爬到满是柳芽的柳树上,折下许多嫩柳条编个草帽戴在头上,就像志愿军那样,雄赳赳、气昂昂顺着沟渠走着、跑着,把笑和闹留在春风里,留在小村庄,留在田野上,一会儿就跑得浑身是汗,小脸红红的。
累了,坐在柳荫里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从口袋里掏出染红的鸡蛋,玩起碰蛋的游戏,嬉闹一会儿,碰破的鸡蛋小心地剥开壳,小口小口地吃着,说是吃还不如说是品尝,就是鸡蛋没磕破的也会在柳树上磕破吃,都太馋了,一年就这么一回,谁也不舍得大口吃。可是,就算小口吃,一个鸡蛋也吃不了多长时间,吃完了,砸吧着嘴,久久回味。虽说,每个孩子都不说,但是心里一样的想法,要是天天能吃上个鸡蛋,那真是太幸福了。可这是不敢想的事儿。那时候,家家过着穷日子,虽说不上吃了上顿没下顿,但也只是填饱肚子而已。一年到头,窝头、地瓜是主食,只有年节的才能吃上顿饺子,吃上几天馍,平日里吃鸡蛋,想都不敢想的事儿。一年四季,春里添些野菜才不至于断顿,羊角菜、灰灰菜、附子苗、黄青菜、马齿菜、榆钱钱、槐花等,谁家每天三顿饭里都有这个。
玩一上午,中午跑回家,算是过完清明节了。收收的两个鸡蛋,要稀罕好多天,实在馋的忍不住,就拿个碗、倒点酱油,把鸡蛋掰碎了一拌,就是美味佳肴,就着窝头当菜吃,很香很香的。每次吃的时候,我总让母亲尝尝。其实,那个年代,不但孩子馋,大人也馋,有点好的,留给孩子吃,大人一点也不舍得吃,就说我给母亲尝吧,她只使用筷子夹一点点,放在嘴里,说很稥,再让母亲吃,她却不舍得再吃一口。
哦,小时候的清明,我是那样的快乐,体会不到祭日里的伤痛。小时候的清明,天蓝蓝的,风暖暖的,花红柳绿、小溪潺潺,一派生机盎然。我们一帮孩子也曾跑到村南的坟地看过,那些大大小小的坟头被修缮一新,没了荒草掩盖,只有新土覆新,坟上都压着黄纸、坟旁总有些纸灰,这大人千叮咛万嘱咐不让孩子去的地方,孩子总是忍不住好奇心偷偷去,回家还瞒着大人,若是被村里人碰上了,回去一告状,准挨大人的训斥。
是的,村里死去的人都在这里,长眠在地下的他们喜欢清静,怕吵闹。奶奶和我说了很多次,小孩子魂魄不牢,来这儿怕被勾去。长大了,知道是迷信的说法。但是,小孩子吓着了,精神萎靡不振,天天跟睡不醒的样子。大人摸着小孩子的头,憋着一口气叫上几声,愿为几句,小孩子很快就精神了,这是不是一个谜?说不清、道不明、解释不了。小的时候,我也特别忌讳这里,除非大点的孩子带着来玩,自己从不来。几岁里才被父亲带着去上坟,我记不清了。但是,我跟着父亲去上坟不是为了祭奠,而是为了那点好吃的供品,几块油饼,两个摊鸡蛋,还有几块点心,说不定还吃上一个苹果,就为这个。
我是把村子南边的坟地称为“南村”的。那是母亲过世后,我才给起了这么个名字,也是对母亲的怀念,我不愿意听别人说,村南的坟地,平日没人去的荒凉地方。我把它称为“南村”,活着的人住在北村,逝去的人住在南村,一南一北,阴阳两隔,世事两茫茫。南村总给人些温暖,也是对逝者的尊重,因为这里没有外人,都是村里的人。记忆里总有逝者的印象,回忆就是怀念。自从母亲去世后,我才真正懂得清明的意义。在万物复苏、欣欣向荣的时节去祭奠逝去的亲人,这是血脉里的亲情流露。
我不知道清明节从哪朝哪代开始,我也没有心情去核实。我只知道清明这天,人们的心情是一样的,都去给自己的亲人添坟,一把新土,一片深情,谁也想亲人在那边好好地,不再受苦受累。清明就是怀念和不忘,人们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去祭奠。在农村人眼里,鸡蛋就是最好的东西了,一年到头舍不得吃一个。在清明这天,谁家也大方,煮上十几个、二十几个鸡蛋,送给亲人尝一尝,一家人跟着沾光,特别是小孩子,都盼着过清明。是啊,过节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都是盼的,掰着指头数,数着日子过。年上吃饺子,清明吃鸡蛋,十五吃元宵、西瓜和月饼。‘盼了年、盼十五,盼了十五盼寒食,盼了寒食没啥盼,撅起腚来大苦干。’只有大干苦干,年节才能吃上这些好东西。是的,好日子是干出来的,不干哪里有好日子。小时候,母亲常这样和我说。
后天又是清明了,这几天总是闷闷不乐。不但是思念母亲,妹妹突来的恶疾让我心惊胆战,寝食难安,一时难以接受。这个小时候我的小尾巴,这些年里吃得苦受得罪比我还多。可是,我又有啥办法呢?农村里的孩子能在城里工作、安家、领一份工资就让人很羡慕了。本想着兄妹三个都这样已经很好了。可是,天有不测风云,妹妹查体查出恶疾,一时把我击倒了,这很像母亲突发心梗一样,我对这样的事总是怕得要命,这才消停了几年啊,越怕啥越来啥,我深深感受到了‘人有旦夕祸福’的含义,有些事情不由人啊。好在妹妹的病没到最坏的程度,心里有了些慰藉,就希望妹妹快好起来,一家人平平安安的,这比啥都重要。刚才,哥哥打电话来,听得出他也松了口气,血脉相连的亲情,关键时候就能体现出来,这是扯不断的。电话里,也商量好了清明上坟的事儿。
哦,这个清明再次提醒我,珍惜当下,亲人健康最重要。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诗里这么写。这些年里,我没记得过清明的雨。但是,心情却是一样的,惴惴不安、心里难过。总有这样天真的想法,要是亲人都在多好,家是完整的、温暖的,在温馨的港湾里,我舒心的过着每一天,在静静的夜里安心的入睡。
哦,今年这个清明,满是初春的寒意,过冬穿的衣服并没有全部换下。乍暖还寒,这很像我的心情。我想过了,清明的早晨,我会多煮上几个鸡蛋,清明吃鸡蛋,不愿意吃也要吃上一个,再带上三个去给娘上坟,和她说,鸡蛋已是寻常物,早上了一日三餐的饭桌,不像你在的日子,攒攒着舍不得吃一个。就是改革开放后,母亲把鸡蛋也看得很珍贵。清明里,总是煮上很多分给她的孩子,孩子有事不能回家,她亲自进城给她的孩子送……
母亲,清明让我想起您,想起您在的那个家,您的音容笑貌、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语在我脑海里是那样的清晰,久久不忘,让我怎样怀念您,我的母亲,保佑您的女儿吧,让她赶快好起来;保佑您的女儿吧,让她无病无灾……
我呆呆的坐在窗前,思绪烦乱、欲说还休,看着摇曳的绿竹,看着淡蓝的天空,想着小时候的一切……
2025年4月2日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