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绳耿村的庄户剧团

  • 利见桥人舒中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2415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6/1/12 10:01:37
  • 来自:山东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博兴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绳耿村的庄户剧团
文/初绍庆

  逢年过节,博兴县庞家镇的绳耿村,都会扎台子唱戏,三里五庄的乡亲们。都会聚集到这里看戏,他们唱的戏,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吕剧。

   今天,我们到绳耿村采风,借此机会,我们见到了村里的几位唱过戏的老艺人。

  我们一提到吕剧,几位老人特别高兴,滔滔不绝的向我们讲述着绳耿村的庄户剧团。一位姓张的老人,过去在剧团里视台柱子,今年九十多岁了,他高兴的对我们说:“我们村,从老辈子就唱吕戏,听老人们说,我们村是吕剧的发源地,由于过去人们不重视,被别的地方争了去。在清朝时期,我们村就唱过吕剧,为首的叫张克钦,他拉的坠琴特别好。有一次,我们村的剧团,和省里的一个大剧团唱起了对台戏,唱的都是《白蛇传》,开始的时候,大家都认为省里的大剧团唱得好,都聚集在省里来的戏台前。结果一开始,张克钦拉了一段坠琴,把人们都迷住了,叫好声响成了一片,人们纷纷来到我们村剧团的台子底下观看。唱完戏,大剧团的琴师找到张克钦说:‘有你张克钦拉坠琴,没人敢跟你们唱对台戏。’”

   一位姓郑的大爷接着说:“我们村最红火的时候,就是刚解放那几年。”接着他有板有眼的讲了起来。

  建国初期,绳耿村又成立了吕剧团,走在了全国的前列。绳耿村的张树良,他是省剧团导演,也是演员,听说自己村成立了吕剧团,便辞去了工作,回到家乡,来指导村里的剧团,那时唱的都是新戏,也唱一些传统剧目,如《小姑贤》、《拳打镇关西》、《井台会》等。  张树良做事很认真,对剧本要求精益求精,对演员的要求也很严格,并不断的听取观众的意见。他还对一些传统剧的故事情节和唱腔,做了很大的改动,比如说唱《王汉喜借年》的时候,原来的剧本桂姐的嫂子是一个反面角色,大年三十晚上,她去厕所碰到了王汉喜,她千方百计地阻拦王汉喜和桂姐见面,后来改成了像现在这样的正面角色,使故事加风趣幽默,群众更喜欢。

  当时,绳耿村剧团在博兴县已经很有名气了,不但在本县演出,张树良还带着剧团经常到外地演出,1953年,村剧团在张树良和张传海的带领下去了了临沂。刚到临沂时,再加上唱吕剧,很多人还不知道吕剧是什么剧种,大家都不认可。第一天晚上,剧团唱的是《井台会》,演员的精彩表演,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。一炮打红后,人们奔走相告,以后每天晚上,座无虚席。他们在那里唱了十几天,天天满座,剧团先后唱了《小姑贤》、《王丁保借当》、《龙凤面》等传统剧目,还唱了现代吕剧《李二嫂改嫁》,深受大家欢迎。后来,临沂市的剧院,也聘请大家到那里去唱了十几天,唱的是连台戏《金镯玉环记》和《狸猫换太子》,每天晚上,剧院里都是满满的。

  另一位姓姜的老汉也抢着说:“我们不但唱吕剧,也唱京剧,文化大革命时期,我们演出样板戏,大家对京剧还不入门,我们就派几个人每天都到影剧院里,拿着纸和笔,一边听着唱腔,一边记录,一个人记录一句,回来后再整理,就这样,我们演出了《红灯记》《智取威虎山》《沙家浜》等,都很成功。”

  我们听了,无不为大家的执着和敬业所感动。

  “你们唱戏的行头和乐器是哪里来的?”不知是谁问了一句。

  原来的老书记听了抢着说:“村里有唱戏的老底子,锣鼓、二胡、坠琴等,都保管得很好,又凑钱购置了一部分。行头都是自己购买,大家所担任的角色不同,有担任旦角的,有担任生角的,有担任丑角的,谁担任什么角色,根据需要自己购买。有的家庭生活困难,有时候饭都吃不饱,但是为唱戏买行头,他们舍得花钱。我们镇上有个宣传队,他们解散后,他们的乐器服装都给了我们村。”

大家你一言,我一语谈论着,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自豪感。

  “现在你们剧团有多少人?平时演出么?”我问。

  张大爷说:“我们剧团有30多人,每逢节日我们都会演出,有时候村子里有结婚的,生孩子的也请我们去唱,大家聚在一起,吊吊嗓子,唱唱选段,那是经常的,农闲的时候,我们集中排练。”

  我们大家要求张大爷给我们唱上一段,张大爷说:“人老了,气力也不足了。”然后他指着一位中年男子说:“叫我徒弟给大家唱一段吧!”

   那位中年男子也不推辞,站起来清了清嗓子,唱了一段《井台会》选段,他声音高亢洪亮,字正腔圆,虽然没有伴奏,但有板有眼。我们大家齐声喝彩,为他鼓掌。

   村书记张清亮告诉我们,绳耿村的庄户剧团,不但唱响了博兴县,还唱到了中央电视台上去,07年中央电视台第11频道,来到绳耿村对剧团进行了采访,并在电视台上播出,很多演员都在台上亮了相,一展歌喉。在绳耿村,父子、母女、兄弟、姐妹经常同台表演,通过唱戏,绳耿村家庭也和睦了,邻里之间也团结了,这些年来,村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过刑事案件。

  天接近中午,我们和大家握手分别,我们刚到村口,大喇叭里传来了李二嫂改嫁中的选段:  “***领导咱,分田分地,吃不愁,穿不愁,舒舒坦坦……”

 再见了绳耿村的父老乡亲,我们相信,绳耿的明天,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,幸福和谐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