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傅家村

  • 月是我
楼主回复
网络文学俱乐部网络文学俱乐部
  • 阅读:987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6/11/10 15:32:51
  • 来自:山东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博兴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傅家村



    秦汉时期,一个叫傅宽的人跟从汉高祖刘邦打天下,因功封阳陵侯,历任齐相和汉丞相,傅姓的足迹踏进了山东,加上蜀中夜郎族傅姓和西羌傅姓的汉化,傅姓氏人遍布全国。宋元明600年,傅姓分部总格局变化很大,人口由北向南迁移,全国形成浙赣闽、山东两块傅姓人口居住地。建国后,1955年文字简化,有部分傅姓一族改为付氏,其实也是傅姓。山东聊城东昌府“御傅姓”。此支傅姓于明洪武年间(1368年)从山东洪洞县迁至聊城。始迁祖三兄弟同行,傅居敬迁聊城旧州沙东五六里少滩定居,傅居仁、傅居俭在东阿、平阴一带落户。

    现在,湖滨镇傅家村的傅姓人是不是这三兄弟的后裔,我不确定。但是,汉朝时的傅家大户傅员外家一定和傅宽有关系,说不定就是傅宽的后人。傅宽汉朝为相,傅员外家境殷实也不例外。当然,对于傅员外家的家史,甚至傅员外的名号,对我来说,并不是非要探求的,我关心的是他和董永的关系,董永卖身葬父,是他给钱一万,成就了董永的孝名。因此,我对这个傅员外还是有好感的,不管他为人怎样,处于怎样的目的,是他帮了董永。那个时候,一般人家是没这个能力的。如果,他不伸出援手,身陷绝境的董永会怎样呢?自己卖不了自己,董父很可能草席裹尸而下葬,也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孝子美名,被写进二十四孝,一切将不会存在,董永也会和一般贫苦农民一样默默无闻的老去,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,不留一点痕迹。

所以,很有必要了解一下麻大湖畔的傅家村傅员外。傅家村位于博兴县的西南,麻大湖畔。麻大湖风光绚丽,盛产蒲苇,麻大湖畔的人自古就有草柳编的手艺。因此,湖畔人家,家家日子过得殷实,是汉代千乘县少有的富裕之地。傅员外更是傅家村有名的大户,家有良田千顷,半个麻大湖都是他们家的,他家的长工就有三十多人,忙时,雇的短工上百人。董永正是在他家打工,才和傅员外意外相识。傅员外看董永忠厚、老实、能干,还很孝顺,又有特殊的身份背景,观察了很久,就打算招董永上门为婿。

说起来,古往今来,人都有不如意。傅员外虽是家财万贯,可就一子,很想再要个,使傅家人丁兴旺,去龙华寺求子多年,年年赊粥行善事,五十岁上才得一女,当做宝贝似的,养在深闺里,十六七岁上,长得亭亭玉立,赛若西施,周围很多富人家都上门求亲。其中,不乏家境也好,孩子也好的人家上门求亲。不但傅家***不应,就是傅员外也不轻易应口,他是顾忌他这份家产,很多人家都是冲他这份家产来得,要不的话,好端端的儿子,为何争做他家的上门女婿。为这事,他整日愁眉不展,都快成了他的心病。

    傅员外和董永相识也很意外,一个早上,刚走出大门,就见管家正在训斥一个瘦弱的孩子。看董永第一眼,那眉眼、那神情,他心里咯噔一下,看此子,天庭饱满、地阁方圆,眉清目秀,不像一般人家的孩子,就呵住管家,走向前来问了董永几句话,见他回答得体,很懂礼数,不是一般人家孩子能做出来的,就答应董永在他家做短工,并暗中留意他,又让管家去董家庄细探,还捎话给在府衙走动的儿子打听,才知董永是从青州府逃难回来的高昌候公子,这使傅员外欢喜起来,虽说是落难,也是侯家公子,和她家算是门当户对,就是现在形势不好,新朝罢免天下王侯,说不定哪天就会对这些王侯大开杀戒。历史上哪个朝代更替不是血流成河,这个新皇帝还算仁慈,只是罢免、抄家。可也只是现在,以后怎样也未可知。于是,心里有那个打算,依旧很犹豫。

谁知,傅家***初见董永就很动情,觉得是天赐良缘,已有此心。在丫鬟的帮助下,更有了非董永不嫁的决心,并让丫鬟暗中接济董永。这些事儿,当然没瞒过傅员外的眼睛,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还叮嘱管家,别管家里有活没活,只要董永来就让他留下,遇上天气还让他留宿。

一段时间里,董永没来,不但闺女急,傅员外心里也急,让管家探之,才知董父病了,董永在家伺候着,一刻不离左右,很是上心,听说大冷的天,董永还砸开冰为父捉鱼吃,心里更敬佩他的孝。

忽一日早晨,女儿未梳洗就来找他,说昨晚做了个梦,梦见观世音告诉她,说她的心上人有难了,让她去搭救,就在陈户集上,她非要去,态度坚定。可未出阁的大家闺秀怎能走在乡间里,傅员外知道女儿说得谁,只得好生劝慰,说他亲自去陈户集上看看出了啥事。于是,早饭吧,傅员外骑了头毛驴,只身来到陈户集上,就有了董永“卖身葬父”的故事。

以后的事儿也不必细说,大家也都知晓。在这儿只是对傅家村做个简介,怎说也是和董永故事紧密相联的。其实,傅家村我还真没去过,只知道在麻大湖边上,也不了解它的村史,还有没有傅员外的后人更不知,真要刨根问底,很不容易。文章开始就介绍过,现在傅家村的始迁祖,很可能是明洪武年间移民时迁移过来的,是不是迁入聊城地区三兄弟后裔的一个分支,和汉朝丞相傅宽有没有关系还很难说,反真是傅员外跟傅宽是有些关系的,都生活在同一年代,都姓傅,别管是多少世,哪根支上的,一个老祖宗是一定的。

    陈户董家庄和湖滨傅家村相距有三十多里,董永去三十里外的傅家村打工,和某些史记是相吻合的。鸡叫二遍去打工,西南长庚方回来,老父路口长相望,最盼十五月明时。路远处,人影急,呼儿声,声声回响,应答声,亲切盈耳,父子相携,天地动容,使人感慨万千,千古一孝,声誉三界,之所以佛、道、儒家三足鼎立,儒家为大,就因为仁孝是儒家学说精髓,被三界认可,董永是仁孝的化身,从古到今,历朝历代,倍加推崇。现在社会,促和谐,要复兴,仁孝是根本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,浩浩荡荡,仁孝是推进剂。

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有其弊端,但也促进了社会发展。

    说这些好像扯得有些远。其实,二千多年来,董永之所以被推崇,归根结底是对儒家思想的肯定。傅员外虽说为私资助董永,不见得有高尚的情操,却因此留名千古,还有傅家村,因有个傅员外,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浓浓的一笔,惠及后人。不但人,还有树木,湖滨镇的那棵老槐树并不是真正的槐荫树,却也因有个傅家村,被人们尊为槐仙崇拜,哪怕是生的不是地方,在路的中央,人们宁愿绕开走也不伤害它,更有很多热恋的情人,在老槐下盟誓,祈愿美好姻缘,白头偕老。至于陈户村南的老槐树,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老槐仙,却因不重视,孤立的立在汉河旁,连现在的董家庄董永的后人都好像遗忘了这棵有恩于汉孝子的媒仙,说起来,村里人也只有村东的董永庙还在口中,向人炫耀着。

    说了这么多,我不是怪谁。我只想向读者介绍傅家村,董永曾经打工的村子。可是,话语里忍不住就有些牢骚,忘记了不该忘记的。我去董家庄几次,就是年龄最大的人,董永的事儿也说不出几件来。如果董永从大汉走来,他是不是有些伤心呢?倒是傅家村的傅员外也许会欢喜些,毕竟,他被历史记住了。应该说,麻大湖是见证,湖里的蒲苇依旧,春里、满湖嫩绿,一片春水;夏日,郁郁葱葱,密不透风;秋日,满湖金黄,芦花飘荡;冬日,家家草编,欢声笑语。笑语里偶尔也提到孝子董永,可又知道多少呢?还有傅家的后人,曾记否,你们离董永很近,董永曾在你们村打工……

    嗟乎,这样说,几人记得,又几人信呢?不过,傅家村还在,它就在麻大湖畔,是有力的见证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王子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十日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