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[讨论][分享]头痛吃什么药?

  • 冉艺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811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0/1/2 17:48:22
  • 来自:山东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博兴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  头痛是最常见的病症,引起头痛最常见的原因是感冒,感冒好转,头痛也随之缓解。如头痛持续较长,又不太严重,则见于神经衰弱者。其他如高血压、脑外伤后遗症、颅内占位性病变、青光眼、鼻窦炎,血管运动性疾病与可引起头痛,但这些疼痛咨询医师。神经紧张也可引起头痛。
    头痛分:紧张性头痛、偏头痛和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。
    紧张性头痛是最常见的一种,男女老幼都可能发生。紧张性头痛反复发作,在紧张、焦虑、烦躁时头痛加重,但不会引起呕吐,活动后也不会加重。患者通常伴有头顶或颈后发硬、发禁的感觉。
    偏头痛可引起剧烈的头痛,通常是一侧头部搏动性疼痛,发作时可伴有视力模糊、畏光、恶心和呕吐。


[药物治疗]

镇痛剂有乙酰水杨酸、扑热息痛、可待因、颅痛定等。
镇静剂有安定、硝基安定、舒宁、苯巴比妥等,
 
抗组胺药物如氯苯甲嗪(敏克静)等可与镇痛、镇静剂合并使用。
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如消炎痛、氯灭酸或异丁苯丙酸,对丛集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。
麦角胺是治疗偏头痛最有效的药物。
地塞米松或强的松,可用于顽固性偏头痛与丛集性头痛。



[注意事项]
(1)感冒引起的疼痛是最常见的头痛,一般复方感冒药中均含有解热镇痛成分,因此在用药时同时使用成分相近的感冒药及解热镇痛药,以免因重复用药造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。
(2)除感冒引起的疼痛外,其他疼痛的诊断和鉴别比较困难,因此要在明确疼痛原因后再使用非处方药镇痛,以免延误病情。
(3)使用药物治疗疼痛时一般不超过5天,5天仍未好转应到医院就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
(4)药物可通过胎盘或通过乳汁分泌,因此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应慎用。
(5)用药时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



[建    议]
1、找出头痛的诱发因素,并尽量避免。
2、服用解热镇痛药,然后躺在安静、光线较暗的房间内休息。
3、局部敷用冰袋可能有助于缓解头痛。
4、冲个凉水澡
5、适当避免强光,出门时戴太阳镜。
6、确保充足的睡眠。
7、学会放松,在长时间工作或伏案工作时,适当伸展自己的身体或做一些放松动作。
8、看电视或持续盯着电脑屏幕的时间太长。
9、慢性头痛患者擅自长期、大量服用止痛药。



[警    告]
如果出现下列,应劝请患者尽快就医:
1、头部外伤如头部受重击或跌倒后出现的头痛。
2、头痛持续不缓解,或无明显原因的反复发作。
3、儿童发生头痛。
4、头痛比平时发作严重得多,可因躺下或伸展身体加重。
5、第一次出现严重头痛的患者。


头痛吃什么药?延伸阅读:头痛是如何产生的?


头痛与机体其他部位疼痛的发生过程一样,多数都是由于致痛因子(物理性或化学性的)作用于头部疼痛敏感组织内的感受器,经痛觉传导通路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析、整合而产生痛觉。当然,心因性精神因素所致头痛纯属于患者的主观体验。 

  头部对疼痛敏感的组织有以下几部分: 
  
  (1)颅外部分: 

  颅外的各种结构如头皮、皮下组织、肌肉、帽状腱膜、骨膜以及血管、肌肉和末梢神经等对疼痛均较敏感。其中主要结构有: 
  ①颅外动脉:颅外动脉对各种理化因子的刺激而产生的疼痛为最常见。头面部动脉分布非常丰富,前额部有来源于颈内动脉的额动脉和眶上动脉;颞部和枕部有来源于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、耳后动脉及枕动脉。各种原因致使血管内腔扩张、管壁牵拉、扭转等都产生明显头痛。其中颞浅动脉、耳后动脉及枕动脉最为敏感。 
  颅外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,但对痛觉较迟钝。 
  ②颅外肌肉:颅外的头颈部肌肉持续性地收缩和血流受阻,引起各种代谢产物堆积、释放出 “致痛因子”而产生头痛,如紧张性头痛。 
  经常造成头痛的肌肉有:位于头部两侧颞窝内的颞肌,位于颈部深层的头半棘肌、头最长肌、颈最长肌、颈髂肋肌及枕下肌群,其次还有颈部中层的头夹肌和颈夹肌,浅层的斜方肌、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。 
  ③颅外末梢神经:分布于颅外的末梢神经对疼痛也十分敏感。若受到刺激可产生深部放射痛,常被患者诉为头痛。临床上造成头痛的神经有:额部的滑车上神经的眶上神经,属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支;颞部的耳颞神经,属于三叉神经的第三支;顶枕部的枕大神经、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都属于脊神经颈丛的分支。 
  ④头颅骨膜:头颅骨膜所造成的疼痛程度因部位而异。如头顶部的骨膜几乎无痛感,而颅底部骨膜对疼痛敏感。 
头骨、板障静脉及导水管无痛觉。 

  (2)颅内部分: 

  颅内结构对疼痛敏感的主要是硬脑膜、血管和颅神经。 
  ①硬脑膜:硬脑膜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各部位是不同的。 
  颅顶部的硬脑膜只有硬脑膜动脉两旁5毫米以内的部分和静脉窦边缘部分对疼痛敏感,其余的硬脑膜对痛觉均较迟钝。颅顶硬脑膜的形成物——上矢状窦,其前1/3对痛觉迟钝,越向后对痛觉越敏感。 
  颅底的硬脑膜对疼痛均较敏感。 
  前颅凹底部的硬脑膜以嗅球窝处痛觉最敏感。 
  中颅凹底部的硬脑膜对疼痛感觉迟钝。 
  后颅凹底部沿核窦、乙状窦两边的硬脑膜痛觉比较敏感。 
  ②颅内血管:硬脑膜动脉比硬脑膜对疼痛更为敏感,其中以硬脑膜中动脉对疼痛最为敏感。 
  脑动脉中,颈内动脉有痛感;大脑前动脉从起始部到折向内侧面的膝部有痛感,其余部分则痛感极迟钝或无痛感;大脑中动脉从起始部起1~2厘米以内有痛感;脑底的椎-基底动脉主干有痛感,其他部位痛感如何,目前尚不清楚。 
  大脑静脉多无痛感,仅在它们与静脉窦相接处数毫米以内的部分可有痛感。 
  ③颅神经根:神经根如三叉神经、面神经、舌咽神经、迷走神经在颅内的根丝受到刺激或牵拉时会出现疼痛。 
  ④蛛网膜:除在脑底的大血管周围部分的蛛网膜有痛感之外,几乎均无痛感。 
  脑实质、室管膜、脉络丛无痛感组织。 
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